從顏色各異的“曲線圖”中找到大氣污染防治“路線圖”

时间:2025-01-04 18:48:54 作者:无铅长寿命氧气传感器

  每日出行前先打開天氣預報,這是許多市民日常日子的一部分,但你知道嗎,空氣質量預報也能够通過APP检查。打開空氣質量發布軟件,首頁顯示著當日空氣質量與首要污染物﹔點開變化趨勢欄,折線圖詳細記錄著每間隔一小時,PM10、PM2.5、臭氧等污染物濃度的變化情況,也能看到對未來空氣質量的預報情況……

  空氣質量預報作业的開展凝聚了氣象和生態環境多個領域科研人員的才智和汗水,也離不開預報人員的堅守,這背面既有以人為本的城市運行理念,也是科技助力使數據更多、預報更准。記者了解到,成都市空氣質量預報結果已接入空氣質量發布軟件中,市民也可通過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官網和“成都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等途徑检查。該系統由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以數據模擬織密預報信息網,實現成德眉資遂雅樂綿八市污染形勢的提早預判。

  现在,空氣質量數值預報及模擬系統已經升級至“3.0”版别,並於本年1月份正式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一台電腦便是一個“戰場”——將不斷更新的數據“線團”進行溯源與預測,為污染防控管理先行“探路”。

  在成都市環科院6樓盡頭的房間內,一面電子屏幕正在滾動展现各類數據,這些數據來自多台高功能計算機日夜不停地計算。走近細看,時間序列、空間散布等信息以不同的方法摆放著,讓人目炫繚亂。

  “看著很復雜,其實總的來說便是進行了兩類預測。”環科院環境質量預測預報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陸成偉指著屏幕頂端的預報表格解釋道,“我們開展的空氣質量預報最重要的包括短期預報與中長期預報兩類,其间短期便是每天迟早8點各出一次預報,最長覆蓋8-14天﹔中長期預報每天一次,預測未來35天的污染趨勢,前者重视精准,后者則側重提早。”

  從2013年至今,該空氣質量數值預報及模擬系統已經過三次迭代更新,每次更新都是對成都市大氣環保科研的綜合應用。“相較於舊版别,除模型自身的進一步優化外,我們运用了最新的污染排放數據,並通過引进多氣象數據驅動增加了空氣質量預報產品的豐富程度,同時成功將國家氣象局數值預報數據應用於驅動空氣質量預報,进步了我們空氣質量預報的自主性,空氣質量預報功能大幅度的进步。”

  記者看到,共有7種空氣污染物、10余項氣象預報結果被分時段地進行了詳細記錄。這些圖像與數字,對於大氣環保科研作业有什麼幫助?陸成偉拿出了一張空氣質量數值預報及模擬系統结构圖給記者看,“我們的科研作业最終是要轉換成老百姓看得到的空氣質量改进,預報作业僅僅是我們眾多科研作业的一個體現,科研作业的進步可进步業務預報作业的水平,業務預報中發現的不足可為科研作业指出方向,构成良性循環。”

  除了用於空氣質量預報外,其實,將來這些數據也有望為大氣污染防治快速更新“路線圖”。

  “這些顏色各異的曲線,其實隐藏著臭氧污染物變化的各種‘苗頭’,我們需求從中解讀污染發生的原因。”陸成偉和搭档們每日的作业便是與數據打交道,看似毫無邏輯的圖像,在他的眼中卻是别的一幅现象:哪個時段臭氧前體物濃度高、每個峰值應採取哪種減排方法……

  “車速要慢,這個当地出現了高值。”成都市環科院工程師羅伊娜正跟著走航監測車外出探訪污染源,她一邊緊盯著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地圖和數據,一邊和司機溝通著路線與車速。

  大氣VOCs(揮發性有機物)走航監測車的“嗅覺”極好,内行駛過程中可對300多種廢氣物進行剖析和快速檢測,並根據檢測出的污染物總濃度描繪污染地圖,直觀地供给區域及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實現“測管”協同,從而全面、快速地鎖定重點污染源。

  “這是輔助空氣質量數值系統更精准的科技設備。”羅伊娜告訴記者,在環科院內,這樣的設備不止有走航車,還有3D氣溶膠激光雷達。

  作為探測顆粒物的光學設備,記者了解到,3D氣溶膠激光雷達共有水平探測、笔直探測和切面探測這三種探測方法。爬上環科院的頂樓,就能看見這台24小時不間歇運作的雷達。

  在笔直檢測時,一束激光從雷達發出,射向天空中的邊界層,邊界層比如在地上上空的一層“被子”,通過光散射,測量出“被子”的高度,也就能判斷大氣笔直方向擴散的才能。

  “臭氧、顆粒物污染等都是市民十分關心的空氣質量問題。針對臭氧和顆粒物都能實現提早預警。” 羅伊娜表明,預報下一步要做的便是將“空氣污染什麼時候來”升級為“污染來了該怎麼辦”,為環保部門供给管控建議,也呼吁全市市民在做好防護的同時,參與到環境管理行動中。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易游游戏版权所有:http://www.liaiv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产品succes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