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外商在华投资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放缓以及贸易和地理政治学焦灼的事态带来的影响,外商对华投资有所减缓。面对困难压力,苏州各地迎难而上,用更大力度的招商和专业高效的服务,向企业传递发展的信心。
太仓总面积只有800多平方公里,却吸引了500多家德资企业聚集于此,因此有了“德企之乡”的美誉。记者来到一家德资企业的时候,一进厂区就看到,即将发货的成品整齐堆放在室外停车场的空地上,让原本开阔的空间显得格外局促。
企业负责人和记者说,现有的工厂是在2019年底启用的,然而不到五年,产能就已饱和。今年,总部决定在太仓增资新建二期工厂,从做出增资决定,到项目开工,前后只用了三个多月,这让项目进度比企业原计划提前了近半年。
“我们增长速度快,但政府服务的意识、效率比企业更快、更好。有一个专项推进小组,包括审批局、住建局还有别的的很多部门,在很短的时间让我们企业拿到了二期项目的施工许可证。”博纳环境设备(太仓)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童小英表示。
采访中记者看出,在这家企业周边,好几个项目工地正在同步施工,这些都是太仓今年开工的新项目。今年1到9月,太仓新引进德资项目29个,德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逆势增长固然可喜,但要维持这样的增长态势并不容易。
上个月,太仓德国法兰克福代表处挂牌成立,至此,太仓完成了在德国七个主要城市的驻点,将招商专员派到德企家门口,这是“德企之乡”在压力之下的主动出击。
会议室里,一场视频会正在进行,视频另一头是正派驻在德国各地的招商团队,隔着七个小时的时差,团队每天都要向国内通报最新的线索、进展,前后方打好配合,为项目提供支持。
“现在我们遇到很多企业,技术有优势、产品有优势、品牌有优势,但在市场拓展能力上,还有在中国的竞争环境下,他们并不是非常地有信心。这时候就更要求我们去面对面跟他们解释,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开放程度,这样才能够有信心,能够尝试来中国看一下,可以来尝试在中国开展业务。”太仓高新区驻德国代表处负责人徐慧表示。
此外,苏州还在多个层面支持外资企业转型升级,融入当地产业链、创新链。今年,苏州首次设置了外资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专项计划,其中就包括引导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支持其建设研究院、实施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政策一出,科技部门就收到了60多家企业的申请计划。
最近,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这家企业通过了科技局专家组的现场考察,成功入选首批外企研究院支持名单。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苏州)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后藤英之表示,麦克维尔开发的产品都是大型装备,需要专用设备,也要专业人才。有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后,可以投入更好的设备,这对开发来说不仅速度加快,同时品质也能提高,集团总部的关注度也会更高,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也能有更好的环境。
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廖希明表示,希望外资企业能够在原有自身的创新布局基础上,引入更多研发项目在国内组织实施。通过这一种方式加大在国内的产品布局,更好地服务国内市场需求,把更多的生产、研发、创新活动放到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