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午后至29日,新疆出现了1988年以来11月最强寒潮天气。当月26日,新疆气象局发布了寒潮红色预警信号,这是2008年以来首次发布最高等级的寒潮预警信号。当公众接收到这条预警消息,寥寥几句的文字背后,是新疆气象人与“黑科技”的完美协作。
所谓“黑科技”,是助力观测手段、预报水平、服务手段等多方面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保障的仪器设施及系统。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是朝夕相处的伙伴,对于公众则是高大上且神秘的存在。下面,跟着记者一起来深度了解气象预警背后的故事。
“雪深51厘米、最冷气温-19℃、风力11.3米/秒……”11月26日,阿勒泰国家基准气候站,54岁的气象观测员加依娜尔·达列力汗在办公的地方电脑前查看着各种气象数据。
这些分钟级传输频次的数据来自窗外观测场上的自动气象站、风向风速仪、自动雪深观测仪、温湿度记录仪等设备。观测场上的各种设备通过不同接口,将自动观测到的数据汇总到综合集成硬件控制器,再通过光纤通讯盒将光信号转换为网络信号,从气象站的业务值班电脑实时共享至直线多公里以外的新疆气象局以及地处北京的中国气象局。
观测场中,配备了防冻装置的机械式风传感器运转情况良好。在这场寒潮天气过程中,它有力保障了风力相关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这种自动化观测的场景,是1989年在位于阿勒泰地区的黑山头气象站实习的加依娜尔没办法想象的。因为那时的她每小时都要前往观测场,观测并记录数据,再用类似发电报的形式给阿勒泰地区气象局发报文。到了夜间,用气象站上仅有的电力来源发电机给发报机充电。如果风向风速传感器被冻住,风速数据就会缺测,男同事要爬上10米高的风塔用手捂热风杯后除冰。
新疆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副处长秦荣茂介绍,2003年以前,我区的气象综合观测均以人工观测为主,2019年地面气象数据标准格式正式运行后,数据传输频次由2003年之前的3小时一次提高到每分钟一次。2020年4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正式迈入全面自动化时代。截至目前,全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地面气象观测站2416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地面观测自动化程度达94.7%,105个国家级有人地面观测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
近年来,为了弥补冬季降水监测不足,新疆气象局在重点监测区域和高海拔山区的454个自动气象站加装了固态降水监测设备,为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等各方面提供气象保障。
11月26日10时,新疆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如琦打开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仅用几秒钟就调出了在全球气象实况数据上计算得出的预报结果。千千万万个数据中,也包含加依娜尔所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
他点开雷达图和风云四号卫星云图,查看回波强度和云系移动轨迹。此时,与地球相距3.6万公里的风云四号搭载的传感器,正在以1—15分钟间隔进行昼夜连续快速监测,给地球拍下“大头贴照片”。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通过卫星信号接收“大头贴照片”,传输给新疆气象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数据综合分析,李如琦得出结论:新疆北疆和东疆的部分地区将出现强降温,可达到发布寒潮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紧接着,一场全疆范围的线上气象会商开始。正准备将寒潮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预警的阿勒泰地区气象台台长博尔楠接到李如琦升级红色预警的指导建议。很快,阿勒泰地区首个寒潮红色预警信号正式发布。
同样的状况,如果把时间拨回1997年,那时的李如琦需先等待填图员手工填到图上,他再手绘天气图,全过程需要一个多小时。最后把天气图挂到墙上,和同事们讨论,也基本上只采用“外推法”预报天气。那时候,在基层台站的李如琦也只能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见到卫星云图画面。
此次寒潮天气中,新疆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春艳作为决策服务值班首席,把关重要天气预报、气象信息快报,向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决策材料,通过媒体发布有关信息。在11月23日、26日报送的《重要气象情报》中,准确指出了暴雪落区,精准预报寒潮强度。
陈春艳说:“公众可以把精细化网格预报想象成一张铺在全疆范围的大网,这张网格上的有些网点曾经属于监测和预报盲区,也就是天气预报中常提及的‘局部地区’。随着观测设备布点密度大幅度的提高,数值预报技术持续不断的发展,预报水准不断提高,‘局部地区’有了具体的观测和预报。降水预报已经从‘明天是否下雨’演变成如今的‘几点下、几点停’。”
覆盖全疆大部分乡镇村的自动气象站形成庞大气象监测体系,高空站加装垂直观测系统,会同卫星遥感和雷达资料,形成从地面到高空的多源观测产品,为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新疆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超过90%,位居全国前列。
一条气象预警信号,以实况观测为基础,预报分析为依据,传播发布为目的。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胥执强介绍,新疆气象部门重要天气材料的送达和发布,经历过走路、骑车、发传真、拨号上网发邮件、发短信的演变。更高效的传播手段,让新疆气象局发布的首个红色预警信号更快、更广地“走”到不同人群的眼前。
11月26日,自治区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短信、邮件、传真等多种手段,将重要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一键式发送给公众、政府决策部门、交通、能源、旅游等行业部门的各级服务用户。新疆气象融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将制作好的气象预报、预警及恶劣天气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多种平台面向公众发布。在日常中,这一些平台发布的内容还会结合季节、节气、生态、旅游等大众所关心的热点及时更新。
新疆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杜红介绍,新疆气象局每年发布的气象预警短信都在2000万条以上,这些短信都会第一时间传递给相关决策用户和气象信息员。2018年,随着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实施方案印发,实现了暴雨(雪)、大风等气象灾害高级别预警全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