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随处可见的绿化带为何在“视环保为命”的西方国家却很少见

来源:低浓度臭氧检测仪    发布时间:2024-05-21 23:13:09

当你漫步在欧洲的街头,会不禁感叹这些建筑之城的摩登与典雅,然而仔细环视四周,你会发现,那些象征生机的绿树与花草几乎难得一见,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水泥森林。 但无论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还

服务热线:010-82912186

  当你漫步在欧洲的街头,会不禁感叹这些建筑之城的摩登与典雅,然而仔细环视四周,你会发现,那些象征生机的绿树与花草几乎难得一见,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水泥森林。

  但无论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还是两旁飞驰而过的高速公路,都失去了青翠欲滴的生机气息,他们不也在承诺淘汰煤电吗?那么为何到了他们的地盘,也看不到绿化带呢?

  绿化带看似不起眼,但它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绿化带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木表面粗糙,叶片可以吸附各种悬浮颗粛,对降低PM2.5等污染物含量大有益处。

  与单一的水泥建筑相比,点缀其中的绿树也可提升城市的宜居性,绿化带还能减轻交通噪音,树叶对声波具有非常好的吸收效果,可起到非常好的消音效果。

  此外绿化带沿道种植的树木,还可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避免二次伤害,绿化带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净化空气、美化城市、改善小气候、降低噪音都有非消极作用,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

  植物的叶面并非光滑平坦,而是具有细小的粗糙结构和倒微毛,这些立体的组织架构能够像吸尘毡一样,吸附空气中飘浮的尘埃粒子。

  树叶表面也会分泌一层薄薄的油脂,这层油脂更具粘性,可以捕捉悬浮颗粒,特别是松树等针叶植物,叶面积表面粗糙,单位面积的吸尘量可达每公顷36吨。

  这些吸尘的“自然吸尘器”无疑更适合城市生存。高楼与马路间夹杂着绿树,就像在灰白画布上点缀了绿色调色板。

  树叶与树干能吸收很多有害化学气体,没有了这层自然的屏障,道路两旁的空气只会雾霾缭绕,令人窒息,除了吸附污染物,植被对净化空气的贡献还体现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方面。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将吸收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养分和氧气,这对于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城市氧气含量大有好处,特别是在密集的高楼城区,新鲜空气稀缺,绿植生成的氧气对居民健康尤为重要。

  如今许多城市人被困在层层高楼之间,呼吸着被废气污染的空气,各类物质颗粒混杂在一起,自然通风条件差,这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而绿化带生成供给的氧气,犹如隔着浓雾传来一缕清流,虽无法根治问题,却也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去一线希望,更重要的是,绿化带能起到减轻城市噪音污染的作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各种机械设备的声响让人心生烦躁,而树叶对声波有很强的吸收作用,树干也能使声音产生散射,所以绿化带可成为天然的“隔音墙”。

  高大的树冠拦截了噪音的传播,给人一种置身于山林的安静感受,这样的声波调节功能,让绿化带附近的居民少受交通噪音的扰动,生活在相对安宁的环境中。

  如果没有树木的阻隔,突兀的喇叭声、引擎轰鸣声会轻易穿透过窗玻璃,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而有了绿树的“音墙”,居民能享受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欧洲的工业革命起步较早,城市化进程比中国提前约数十年,19世纪中期,欧洲城市规划以当时的交通工具为主,建设了以步行和马车为主的道路系统。

  然而仅仅20年后,第一辆汽车诞生了,这一巨大变革超出了城市设计者的预期,已建成的城市布局很难适应未来的需求,在工业革命初始阶段,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很弱。

  追求效率和功能的城市建设比较粗放,很少考虑日后需要新增的公共绿地,这导致在既成城市内辟建新的绿化带变得异常困难。

  因为要拆迁既有建筑、征地辟建公园, 此外欧洲大多采取私人土地所有制,政府要在已有城市内辟建绿地,必须层层谈判购买或征用私人土地。

  这需要漫长的申报审批流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辟建后的维护费用也十分高昂,这都成为约束欧洲城市大规模绿化的客观因素。

  英国伦敦有“花园之城”的美称,郁郁葱葱的绿树掩映在回廊与庭院之间,历史悠远长久的皇家公园,金黄的落叶与翠绿草坪相映成趣。

  伦敦市中心的绿地率达47%,高楼之间错落有致的园林,构成独特的城市景观,英国人对绿植的热爱已融入骨子里,是他们独特的民族气质所在。

  相比之下,德国人注重实用与效率,德国大力推广建筑表面绿化,在楼顶设置“城市树”,既可美化环境,也可吸收空气污染。

  此外按承重设计集中式或分散式屋顶花园,一举两得地增加绿地面积和净化空气,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也成了连接城区的绿色通道。

  与德国相邻的荷兰,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生态网络,野生动物专用通道,这些翠绿的生态桥横跨城市上空,连接郊外的树林与湿地,让小动物通行无阻。

  可以说,荷兰人将生态环境完美地融入城市建筑之中,达到环境保护与美学的双丰收,北欧的瑞典、丹麦等国也奉行“环保福利国家”理念,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等城市在世界绿色名列前茅。

  虽然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但欧洲各国也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参与到全球绿色革命中来。

  在全球环境危机当前,“环保”成为一个不断被提及的热门话题,然而频繁使用也衍生出许多表面化的“假环保”,真正的环保,需要系统性的举措与长期的坚持。

  中国不仅设立了严格的环保标准,还全力发展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量全球第一,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遏制了荒漠化,毛乌素沙漠治理率达80%以上。

  广大公民自觉环保,选择绿色出行等环保行为深入人心,2020年,中国宣布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展现出对共同家园的责任担当。

  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国家的环保更像遮羞布,他们高调批评其他几个国家,却长期高排放,真环保要关注ECO整体,而非只凭个别指标夸大成效,忽视其他污染,此外环保需要坚持不懈,而非急功近利,植被和ECO需要积累,环保需要持之以恒,不能画饼充饥。

  面对共同的环境危机,各国需要本着诚意与耐心,从系统和长远方面出发,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推荐产品

成功案例succes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