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健康损害转移到呼吁全球系统全面应对挑战,这是历年来全球柳叶刀倒计时报告所发生的变化。”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主任蔡闻佳表示。11月5日,《2024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
)发布,蔡闻佳介绍了全球柳叶刀倒计时报告的最新发现及其中与亚洲地区相关的内容,并重点围绕《2024中国报告》,详细地理解阅读了中国面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健康影响时的挑战与机遇。
亚洲地区所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健康影响的绝对值高于其他大洲,复合极端事件对健康的影响呈现1+12的特点,“气候焦虑”并未带来公众关注度的提升……《2024中国报告》还传递出哪些关键信息?
五是转型方向将决定全球健康情况,但许多国家尚未准备好向健康、净零排放的未来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2024全球报告》新增了夜间温度上升和睡眠时间损失指标。“2023年由于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人们的睡眠损失时间大概比1986年—2005年期间高出6%,达到了历史顶配水平。”蔡闻佳补充道:“另一个指标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健康教育和培训情况,越是中低收入国家占比越低,而这些地区所受的影响往往更严重,更需要科学数据来支撑应对策略的制定。”
而从《2024全球报告》进一步聚焦到亚洲,不难发现亚洲地区所受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健康影响绝对值往往高于其他大洲。“这背后既有气候原因,也有亚洲人口和结构的问题。”蔡闻佳解释道:“亚洲地区1岁以下的婴儿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热浪暴露天数大概占全球的50%—60%,与亚洲地区的人口成正比。目前,已有80%的亚洲国家气象部门会向卫生健康部门提供气候服务和数据服务,但提供长期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预估数据和面向行业影响的定制产品的国家不到35%。”
近年来,中国正在遭遇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2020年,东北地区半个月内遭受3次台风冲击,在南方肆虐的气象灾害开始北上了。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破大陆小时级降雨量纪录。2022年,高温炙烤全国,热射病成媒体热议线年,杜苏瑞台风引发京津冀罕见暴雨洪涝,位于西南地区的云南也遭遇了最强的冬春连旱,引发森林火灾。
“在气候变化的趋势下,地球慢慢的变‘狂躁极端和多变’,让罕见的事情变得更常见,让常见的事情屡破新纪录。”蔡闻佳说道:“通过与1971年—2000年的气温对比,不难发现近10年的全球夏季平均温升上升了0.6摄氏度。正是0.6摄氏度的全球温升,带来了我国极端天气发生频次的倍数增长。每一个0.1摄氏度的温升都会带来气候环境的巨大差别。”
通过对我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现象和数据的研究,《2024中国报告》给出五大结论:
不仅如此,《2024中国报告》还持续迭代优化,在全球报告的16个指标之外,引入3个新指标,并提出两个新观点,分别是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预估和复合灾害的暴露。报告重点阐述了复合灾害的影响,选择了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健康影响较为明显的复合高温和臭氧以及复合干热(
《2024中国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复合干热事件的暴露人数相比1986年—2005年的平均值增长了超过30倍,快速上涨的地区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另一个复合事件是高温和臭氧,高温往往跟高浓度的臭氧同时出现,并且会对人体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2023年,全国的人均高温、臭氧的复合暴露天数是6天—7天,为1986年—2005年平均值的两倍多。迅速增加的地区大多分布在在北方。
“国内相关团队对复合热事件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为这种天气导致的死亡风险增加了两倍多,也证明了复合极端事件对健康的影响呈现1+12的特点。”蔡闻佳解释道。
在创新与突破方面,《2024中国报告》首次加入了卫健系统的碳排放指标。“能预见,如果未来气候健康的风险不断增大,将会带来更大的医疗服务需求,新增的需求将会促进加大碳排放量。所以卫生健康部门需关注自身的碳排放,降低对气候环境的负面影响。”蔡闻佳表示。
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公众是不容忽视的一环。但《2024中国报告》显示,“气候焦虑”并未带来公众关注度的提升。“我们追踪了政府网站以及主流社会化媒体,发现公众个人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议题的搜索量在2022年出现了一个高峰之后回落了。”蔡闻佳说道。
气候行动是缓解健康危机和改善健康公平的良药。从中国清洁采暖政策的一步步落地实施可见一斑。2017年开始,我国将清洁取暖列为优先发展事项,截至2021年,我国大概有超过2600万农户家庭参与了清洁能源替代计划,在人均能耗增长75%的前提下,实现了煤炭使用比例下降65%。在减少1.5亿吨燃煤散煤使用的同时,也实现了
“清洁取暖带来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受益最大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蔡闻佳解释道:“因为通常他们在室内待的时间更长。所以,气候行动既能够降低健康风险,还能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和性别间的健康公平。”
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健康风险体系正在慢慢地成型。“我们提议,接下来,还要加快建立国家级的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健康风险的部级协调机制。在地方上要加强不同适应试点的协同和融合,加快实施区域层面的碳排放总量控制。推动气候健康领域的投融资,削减化石燃料的补贴,增加对减缓和适应技术的资金支持。发展低碳和有韧性的医疗系统。同时,提供因人、因地、因病而异的精细化、多样化健康风险预警服务。”蔡闻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