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回升,臭氧取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7月1日下午16时,在株洲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5个生成数据的监测站点中,3个监测站点的首要污染物出现“臭氧8小时”的身影,且郊区臭氧浓度高于市区。
昨日下午16时,记者通过株洲空气质量发布平台获悉,除开2个监测点数据不正常,其他5个监测点中,云田中学、市四中、天台山庄这三个监测点的首要污染物为“臭氧8小时”。
“臭氧8小时”,也称臭氧8小时滑动平均,即以一天中最大的连续8小时臭氧浓度均值作为评价这一天臭氧污染水平的标准。
“太阳光照强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光化学反应,由此产生臭氧。太阳光越强,臭氧就越多。”市环境监视测定中心站站长钟学才说,“接下来,‘臭氧8小时’浓度偏高的频率还会增加,尤其是8月、9月,过了10月,臭氧又会变得‘安分’了。”钟学才说。
观察臭氧浓度值时,记者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位于郊区且一向空气质量较好的云田中学监测点,臭氧浓度值竟是中心城区火车站监测点的13倍多,达到136微克/立方米,紧逼臭氧浓度限值160微克/立方米。
钟学才解释,与机动车、工业污染源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物不一样,臭氧大部分是二次污染物,一定要通过前驱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
而前驱物大多数来源于城市污染源,比如机动车尾气等。前驱物排放后至臭氧形成需要几个小时。
“某一时刻,前驱物在市区开始反应,等几个小时后才会生成臭氧,而这样一个时间段,臭氧早已经被风吹到城市的四周去了。”钟学才说。
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强烈刺激呼吸道,造成肺功能改变,引起气道反应和气道炎症增加、哮喘加重等。
在我们以前的记忆中,臭氧是个好东西,不仅能消毒,大气中的臭氧层还能阻止紫外线,怎么现在成了污染物?
钟学才介绍,在高空中,臭氧能形成臭氧层,从而保护人类避免紫外线的直接辐射。
但出现在距地表约2.5千米的大气层中的低空臭氧,此时臭氧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一种成分,对植被和人类有伤害作用,对气管反应和肺功能产生影响。
“轻的会造成咳嗽、流泪,严重的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出现黑斑等。”钟学才说。
据市环保局环境质量平台发布的最近24小时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看,臭氧污染在中午12点左右出现峰值,之后处于高值稳定状态,下午3点左右开始下降。
“儿童、老年人及心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应避免在臭氧浓度高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当臭氧浓度超过了100微克/立方米时,在家待着或许是比较好的保护的方法。”钟学才说。
进入7月,整个城市暑气弥漫,昨日16时,市区最高温度达到35.1℃,又一个标准的高温天。
而且,这样的天儿还要继续。昨日,省气象台将高温黄色预警升级为了橙色,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包括株洲在内的省内六个城市的部分地区,将出现37℃以上高温,提请市民做好防暑防晒各项措施。而从目前的预报来看,明天开始,株洲的最高温都将在36℃—37℃左右。
不过,相信我们大家早已经习惯株洲的夏天。从这个月开始,到八月中旬,将是株洲最热时节,炎热高温天会在最近一段时间扎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