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超标破坏环境影响健康我们该怎么做—— 绿色出行 节能减排 降低空气臭氧含量

时间:2024-06-15 08:09:19 作者:无铅长寿命氧气传感器

  最近,臭氧污染成为许多市民关注的问题。随气温的上升,首府市民充分感受到了夏季的“热情”,但万里晴空的天气空气质量检验数据却并不理想,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臭氧污染。臭氧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那么,远离臭氧污染,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臭氧是在大气环境中天然存在的,它能吸收紫外线辐射,是一种具有较强氧化性,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但超标的臭氧是个无形杀手,地表臭氧对人体,尤其是对眼睛、呼吸道等器官有侵蚀作用。而近地面的臭氧大多数来源于人为源及自然源。人为源的污染大多数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石油化学工业、火力发电、包装印刷、表面涂装、秸秆燃烧、餐饮行业等产生的一次污染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物。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张医生介绍,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可直接侵害人体的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如果臭氧浓度超过200微克/立方米,就会对皮肤、眼睛、鼻黏膜产生刺激,让人产生头痛、眼睛灼热等感觉。臭氧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

  为什么高温天气下易产生臭氧呢?在采访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根本原因是挥发性有机物VOC和汽车尾气形成的氮氧化物,在高温以及光照辐射的共同作用下,会催化臭氧的产生。阳光照射越强烈,越会刺激臭氧产生。其中,工业生产、化学燃料燃烧生成的醛酮类物质,油漆喷涂过程中生成的甲醛、苯这类物质都是臭氧的前体物。生活中臭氧前体物的来源则是装修时的油漆、涂料等。

  随着夏季来临,很多市民选择在这个季节装修房屋。市民乔女士最近正在给自己家和弟弟家装修,在选择装修用到的材料上她和爱人一致表示,要选择环保材料。“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对于房子的装修设计也不再只停留在基本功能阶段。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和更为节能的设备等,才会让居住环境更加健康和舒适。”乔女士说。有着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装修公司负责人李先生向记者介绍,低碳环保是现代装修中很注重的一个方面,宁愿贵一些,大家也多会选择环保材料。

  在选择环保装修用到的材料的同时,慢慢的变多的市民也选择了绿色出行。6月28日,记者来到新华广场地铁站,由于天气炎热,不少市民都选择了乘坐地铁出行。“这几天天气太热了,开车出门还要开空调,不仅不健康还会污染空气,所以我选择了乘坐地铁。来到地铁站才发现,乘坐地铁的人真不少。”市民姚女士说。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6月26日,地铁1号线号线万人次,慢慢的变多的市民喜欢上了乘坐地铁出行。

  与此同时,许多私家车车主也在积极做出响应号召,选择在夜间加油,减少因加油产生的臭氧污染。

  臭氧污染与首府的天气息息相关,为此记者正常采访到了有关部门。呼和浩特市气象台气象预报员王俊秀介绍,根据我们国家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臭氧浓度超过200微克/立方米,即为超标;当某日臭氧浓度的最大8小时平均值超过160微克/立方米时,则确定当日出现臭氧污染。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在这个浓度下,短时间的接触都是不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损伤的,因此在没有明显闻到异味的前提下,也不需要过度担心。

  “从检测结果上来看,最近一段时间我市的空气质量虽然为良到轻度污染,但是臭氧污染产生的条件分别是高温天气、空气中水分含量小和风力小。我市最近几天虽然气温略高,空气中水分含量也较小,但是天天都会有3级左右的风力,臭氧能够被吹散,所以市民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臭氧污染影响健康。”呼和浩特市气象台气象预报员王俊秀表示。

  近年来,臭氧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最主要的因素,也对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臭氧污染主要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高温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因此,臭氧污染应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为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质量,在夏季(6至7月)高温日照易发生臭氧污染的天气条件下,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请大家尽可能地选择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骑行等。开车出行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停车及时熄火减少怠速运行时间;选择夜间加油,尽量在19时至8时之间前往加油站加油;室内装修尽量选用环保型材料,避开高温时段施工;合理规划行程,14时点至16时高温时段最好能够降低外出频次和室外运动,减轻臭氧对身体产生的伤害。(记者 马妍 李娟)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

易游游戏版权所有:http://www.liaivi.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产品success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