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透析室(中心)应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工程师/技师负责设备正常运行、维护与管理。
2、工程师/技师须具备较好的电气基础原理与操作技能,应熟知血液透析室(中心)的水处理设备与水质量控制管理规范,按规范要求掌握透析用水质量操控方法,熟练掌握透析用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维护及应急使用方案。
1.透析用水处理设备应具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
2.透析用水处理设备的产水水质一定要符合并达到透析用水国家行业标准《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YY 0572-2015)的要求,具体标准如下。
1)透析用水中的细菌总数≤100CFU/ml,细菌总数>50CFU/ml 应给予干预。
2)透析用水中的内毒素含量≤0.25EU/ml,内毒素含量>0.125EU/ml 应给予干预。
根据ISO 23500,消毒指的是通过高温或化学消毒的方法消灭病原菌和其程序的杀菌他种类的微生物。这比杀菌程序的灭活程度低,因为消毒只是消灭大多数公认的致病微生物而不一定消灭所有的微生物形态。
化学消毒是使用最广泛的消毒方法。它通常要求在消毒开始和结束时进行手工操作,包括检查消毒剂残留物是否被完全清除。消毒药剂注入系统的方法应当安全可靠,这种办法能够使消毒剂自动被汲取到机器中直到浓度合格。电导率的监测是达到成功消毒的安全准确的方法。
确保病人治疗开始前所有的消毒剂残余物都已被去除,这个确定工作需要由操作人员严格把关。
相比其他的消毒技术,化学消毒的投资所需成本最低,同时依赖顶配水平的操作人员以确保过程的正确使用和患者安全。
1)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有效浓度1500~2000mg/L,水温<25℃,浸泡时间≤2h)和透析用水处理设备专用消毒剂,按说明书使用。消毒液应具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或具有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或备案的消毒液商品。
2)根据不同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应监测最小有效浓度、接触时间,每次消毒后,必须测定消毒剂的残留浓度。
3)复合膜消毒:不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氧化性药剂(如过氧乙酸)均会对反渗透膜造成一定的破坏,应节制使用。
4)供水管路消毒:常用化学消毒剂有过氧乙酸(有效浓度15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1500~2000mg/L)和专用消毒剂,按说明书选择使用。
5)化学消毒完成后,必须对透析用水处理设备主机和供水管路进行完整的冲洗,格外的注意供水主管道与透析机之间的连接软管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6)准备透析治疗前确保管路各处透析用水消毒剂残留在安全范围内(注意供水管路与透析机进水管连接三通处),建议检测透析机排水。消毒剂残留量超标(过氧乙酸残余≥1mg/L、总氯含量≥0.1mg/L)者,严禁用于透析治疗。
热消毒用于控制透析用水系统中所有部件的微生物增殖。有效的消毒是温度和接触时间的结合,标准是≥ 80℃,维持的时间≥ 10 min。
为确保充分的消毒,一定要保证供水回路中的最低消毒温度。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消毒的有效性与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设计原则一定要考虑供水分配系统具有适当的隔热措施。
【特点】简单易操作,可在透析治疗以外的预订时间自动执行。不适用消毒液,无需延长冲洗时间,只需要很短的冷却时间。
其中分配管路和反渗透系统消毒是在封闭系统中使用热水循环。为达到整体热消毒效果,热水必须充满从分配管路到血液透析机的整个管路。
为保证有效温度,系统要连续或间歇地供热直至排到排水管。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大量能量,这会限制血透机联合消毒的数量。
1)反渗透膜热水消毒:80℃≤水温≤85℃,维持该温度的时间应>20min,但透析治疗前必须降至常温。
2)热水供水管路消毒:回水端水温≥85℃,该有效温度的维持时间应>20min,准备透析治疗前降至常温。
浓度范围在0.2~0.5mg/L的臭氧被注入到水路中,并保持接触时间为10 min。
在系统开始冲洗排放到排水管之前,臭氧必须以转换回氧气的形式从系统中去除。
目前血液透析机、透析用水处理设备及供水管路的常规消毒方法中,供水管路出口和透析机之间的连接管路部分经常是消毒的盲区。
透析用水的供水管路做消毒时,用含有消毒剂的水或者热水来回冲洗透析机(透析机必须处于水洗操作状态)。
若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可监测透析机排水中消毒剂的浓度,待消毒剂有效浓度达标(过氧乙酸:有效浓度 15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 1500~2000mg/L)后即可停机进行浸泡,浸泡结束后应对每台透析机进行彻底的水洗操作,并检测化学消毒剂的残留,残留量符合规定标准(过氧乙酸残余<1mg/L、总氯含量<0.1mg/L)要求方可使用。
透析用水处理设备停机后再启动的处理程序:透析用水处理设备停机≥48h,使用前一定要进行一次透析用水处理设备的系统性消毒包括主机和供水管路,要求细菌和内毒素水平一定要达到上述透析用水国家行业标准。